内训师是内部讲师的另外一种说法,在南方叫内部讲师居多,北方叫内训师较多。内训师是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
培养内训师可以节省成本,解决组织智慧和个人经验无法有效进行传承的难题,还可以解决外部讲师不能满足的培训需求的难题。诸如:部分工种从业人数比较少,但新员工也需要进行培养,在外部却找不到商业讲师来解决这一些难题。
培养内训师实质是做人才管理和知识管理。但组织在选拔内训师的过程中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老方今天就给大家支招解决这一难题。
第一类,选择组织的管理人员。选择组织的管理人员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组织的管理者身兼数职,时间安排一般比较满,当你培养完后,发现排课的时候比较难调动内训师,大家都没空。前期老方建议可以选择中基层管理者,后期可以纳入高层管理者。
第二类,选择业务骨干。他们本来就是组织的精英,身上有很多比其他人优秀的做法。需要将他们身上的典型经验和卓越的做法萃取出来,进而推广,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提升组织绩效。
第三类,组织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他们本身就起着组织里的人才培养的作用,所以,更加应该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第四类,离退休的干部、专家。他们的管理经验及实践经验十分的丰富,大家可以有效借鉴,少走弯路。
从选拔的方式来看,有自荐、推荐和邀请三种形式。组织在选拔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某一种形式或组合起来使用。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采用组合的形式,这样可以避免员工上报后,部门不同意的情况。同时,也可以让其上级对其所选的主题进行审核,便于在后期推广中进行有效的应用。
一看,看绩效和形象。内训师代表了组织的形象水平,所以在选的时候需要注意形象,同时也需要兼顾绩效。在这里老方建议在前期绩效范围可以适度的放大,绩效排名在整个组织中排前40%即可,以防止无人可选的尴尬。内训师队伍逐步壮大后,可以提高绩效的准入要求。
二听,现场试听授课效果。候选人带课题进行试讲,每个人可以在10分钟内进行讲授,讲授的内容一般包含自我介绍、选题理由及课程的核心内容构成,这样有助于辨别候选人是否有真才实学,也可以辨别课题是否合适。根据老方过往的经验,通常30人左右的候选人参与试讲一般会用1天的时间。(供参考)
三比,可以让大家录取一段授课视频,在组织内分享,全员投票。(员工比较分散的组织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以节省差旅费)。
四测,测试大家的业务知识水平、表达呈现水平及语言逻辑水平。
五调,调查候选人的分享意愿,防止人前人后风格不一致的情况出现。背调可以参考几个维度。第一,是否经常在组织内部分享;第二,是否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第三,是否经常写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并公开发表。
第一种,新员工。刚入职的新员工不建议纳入。一般情况下,前期开发的课程多为新业务、痛点和关键流程相关的课题。因为新员工刚入职,对组织的业务、产品及组织文化未必全面了解。所以不建议纳入。
第二种,爱吐槽的员工。组织里面难免有人对组织存在各种不满和不理解,他们一再抱怨组织,却对组织做的贡献屈指可数。一旦将他们纳入,那他们可能给组织带来的伤害会大于给组织带来的收益,得不偿失。
第三种,被动的员工。我是被安排的,凡事缺乏主动性,不愿意去承担责任。组织内的内训师必须热爱组织,并有一定的担当。
第四种,绩效差的员工。不建议绩效差的员工纳入内训师队伍。内训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组织的先进性,一旦绩效差的员工纳入,不但不能提升绩效,可能会适得其反。
公司网址:www.sunledge.com,更多精彩敬请访问
感谢您对益学方策的支持,如您有企业内训、公开课需求,请致电:010-8260 2616 余老师
●●●为学日益 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