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训师管理体系

  企业内部讲师承担着企业知识沉淀和经验传承的重任,决定了企业的知识底蕴和人才的发展速度,更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主要助推者。他们往往是内部各领域业务专家,但在培训方面却有工学矛盾,分享意愿不强等问题。本项目通过设计,帮助梳理企业内训师的成长方向与成长路径,激发内训师的活力。

1.内训师角色认知

san wei yi ti qi ye nei xun shi guan li ti xi jian she00

  内训师是指为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培训的授课老师。内训的最大特点是根据企业的培训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企业内训在为企业带来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为企业带来突出的附加价值。

2.内训师的储备与定位

san wei yi ti qi ye nei xun shi guan li ti xi jian she 03

  教育不是一桩优胜劣汰的工程,而应当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爱。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讲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为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竞争力,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培训工作,促进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和员工职业发展需要的培训体系,內部专业讲师成立是人力资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3.能力模型与培养体系

san wei yi ti qi ye nei xun shi guan li ti xi jian she 04

二、内训师的发掘

  内训师的发掘需要采取组织选拔和个人推荐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内训师的专业度,在专业上是否有造诣,其次,需要考虑的是分享意愿,接下来则需要考虑的是工作绩效,当然和工作绩效的密切相关的是工作年限和工作繁忙度。具体维度可以参考下表:

维度 专业度 分享意愿 工作绩效 繁忙度 工作年限
参考项
  • 是否有专利
  • 是否有著作
  • 是否有专业论文
  • 是否为某项目经理/组长
  • 是否为公司核心骨干员工
  • 是否愿意将经验毫无保留的传递给他人
  • 是否愿意将优秀的经验留存给组织
  • 无激励下的分享意愿参考
  • 优秀的工作业绩
  • 组织的贡献度
看是否有充足的分享时间
  • 主要考核专业积累是否达到
  • 是否熟悉行业、企业、岗位工作及关联工作岗位工作内容
指标 专业见解 日常分享次数不少于3次/年 年度绩效平均排前30%以内 至少1年有1天的分享时间 不低于1年

第一步:基本信息收集

  由企业内部评审专家和益学咨询顾问组成评审团队,对有意愿参加内训师的人员进行基本的信息收集。

第二步:现场试讲选拔

  自选命题,并准备教学材料,给评委展示授课技巧,评委通过评分并对其进行提问,看其分享意愿、专业度和表达呈现能力。

第三步:评鉴内部讲师过去的授课经验

  对于符合性格要求的内部讲师,根据内部讲师调研访谈阶段收集的资料,由各评审专家根据收集的视频、教材文件、历史资料、授课满意度等资料,对报名者进行再次选拔。

内训师选拔避讳

san wei yi ti qi ye nei xun shi guan li ti xi jian she 06

三、内训师的培养

1.    内训师培养定位

  内训师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好的内训师能对公司的战略进行有效传达,且能很好的帮助部门完成对应的工作宣导,让新员工能快速的胜任岗位工作,普及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挖掘并分享最佳实践。

  为企业沉淀组织智慧,解决个人经验和组织经验无法有效传承的难题。

2.    内训师培养好处

  • 快速传承经验:形成“传-帮-带”氛围,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形成专家在线支持;
  • 专家展示机会:专家能很好的呈现在日常工作岗位中的有效技能、方法;
  • 节省企业成本:防止员工流失而导致经验丢失,节省外部培训采购费用;
  • 总结过去经验:对于日常工作中优秀经验、典范做法进行沉淀。

3.    内训师培养挑战

san wei yi ti qi ye nei xun shi guan li ti xi jian she 07

4.    内训师队伍建设之“痛”

  你所在的企业,是否也曾想过建立一支内训师队伍?在内训师队伍建设中是否也曾遇到一些困惑:

  • 内训师培养体系构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知从何入手?
  • 如何根据完善的内训师培养体系选对内训师?如何找准内训师培养方向?
  • 内训师年年培训,年年如此,为何并无多大效果?
  • 好不容易培养了一名优秀内训师,日常工作与授课发生冲突?
  • 内训师上课动力不足,不知如何激励?
环节 痛点 痛点表现 结果
重“演”,轻“编、导” 内训师的选拔更侧重与授课技能,对课程开发和现场管理能力要求相对较低 内训师多,品牌课少
重共性,轻个性 内训师的培养往往采用集中培训、集中测评的方法,采用相同的内容、工具,轻视了讲师的个体能力特点,没做到因材施教 输入多,输出少
重培训,轻辅导 内训师工作侧重于培训,而对于员工的辅导较少 讲师多,教练少
重组建,轻管理 内训师的重点集中于队伍的选拔,在系统化、体系化、精细化的整体效能还不够,队伍的提升机制还不完善 进入多,流出少

5.    内训师培养体系构建

san wei yi ti qi ye nei xun shi guan li ti xi jian she 08

6.    内训师体系如何构建

  内部构建 外部构建
要求 有企业大学/学习发展部门至少有3名培训管理人员 有专业构建经验、有专业构建团队、有专业的构建研究
难度
费用 短期低、长期高 短期高、长期低

7.    内训师体系建设原则

循序渐进 结合实际 忌贪大喜功 符合规律
  • 制定发展计划
  • 制定培养计划
  • 设定培养
  • 梳理现有课程
  • 梳理现有讲师
  • 规划未来布局
  • 希望能快速的见效,脱离企业经营状况
  • 有体系无内容
  • 内部体系属于培训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制定发展计划
  • 符合企业大学审计标准
  • 设定培养

8.    学习资源分层级管理

初级讲师 中级讲师 高级讲师 资深讲师
  • 讲师职责
  • 讲师礼仪
  • 临场技巧
  • 有效表达
  • 人际沟通
  • PPT 制作
  • 团队协作
  • 临场技巧
  • 有效聆听
  • 培训需求分析
  • 微课设计与制作
  • 培训课程四级设计
  • 引导技术
  • 教学模式
  • 授课方法
  • Mooc制作
  • 支持性沟通
  • 培训项目设计项目
  • 案例与情景演练
  • 教练技术
  • 讲解能力
  • 临场技巧
  • 培训计划
  • 创造性解决问题
  • 混合式项目设计
  • 情景化案例与开发

  我们认为讲师需要进行分层分级进行培养,每一个阶段的讲师培养的内容有所不同。

9.    讲师体系建设维度

san wei yi ti qi ye nei xun shi guan li ti xi jian she 10

10.    内训师体系规划

前期规划 配置与执行 考核与激励 认证与选拔 培训与开发
内部讲师管理总则
  • 管理组织
  • 管理职责
  • 管理范围
  • 内部讲师申报制度
  • 内部讲师档案管理
讲师配置与使用
  • 配置与使用原则(内化型+外输型)
  • 内化型培训讲师
  • 外输型培训讲师
内部讲师考核制度
  • 考核形式
  • 考核指标
  • 考核流程
  • 内部讲师激励制度
  • 课酬补贴
内部讲师评价制度
  • 标准执行
  • 评价等级划分
  • 内部讲师选拔制度
  • 选拔程序
  • 选拔规则
内部讲师培养制度
  • 培养计划、目标
  • 培养组织流程
  • 内部讲师发展制度
  • 讲师发展通道
  • 其他发展通道

11.    内训师体系

  内训师培养体系基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基础,透过“选-育-用-留”四大关键步骤,协助企业HR培养企业优秀内训师,并将内训师资源用于企业的培训工作。

san wei yi ti qi ye nei xun shi guan li ti xi jian she 11